那些被我装进相机的治愈时光
每次翻看手机相册,总会被某几张照片突然戳中心窝。就像上个月在武康路拍到的那个穿白裙子的女生,她蹲在梧桐树影里逗猫,阳光刚好勾勒出睫毛的弧度。我手忙脚乱掏出相机时,她突然抬头对着镜头笑——现在回想起来,那个瞬间像是被按了0.5倍速播放键。
前阵子有个朋友说我的照片总带着"过期胶片滤镜",我猜她说的是那种日系摄影里特有的褪色感。有次我在地铁口拍到穿JK制服的姑娘,她举着透明雨伞等红灯,背景里虚化的车灯像融化的星星。后来我把这张发在艺图语社区,有人留言说像极了岩井俊二电影里的分镜,我偷笑着给这条评论点了赞。
说到治愈系街拍,我总想起去年秋天在咖啡店遇到的场景。玻璃橱窗上粘着枫叶形状的便利贴,穿驼色毛衣的女孩在窗边写手帐,钢笔尖在纸上游走的沙沙声仿佛能穿透玻璃。当时我隔着三米远偷偷按下快门,回来发现照片里居然拍到了她本子上的字迹:"今天的焦糖玛奇朵比昨天甜了0.5度"。
有时候觉得街拍就像捡拾别人遗落的时光碎片。记得有次在弄堂里遇见穿碎花裙的奶奶,她坐在竹椅上织毛衣,脚边趴着的橘猫懒洋洋甩尾巴。逆光让银发变成了柔光板,我蹲着拍了二十多分钟,最后她突然用上海话说:"小姑娘,要尝尝我做的酒酿圆子伐?"
现在翻看这些照片,突然发现治愈感或许就藏在那些未被精心设计的日常褶皱里。就像前天拍到的校服女生,她蹦蹦跳跳踩水坑,马尾辫甩出的水珠在夕阳下变成彩虹。这些画面总让我想起《情书》里柏原崇在图书馆翻书的镜头,明明隔着时代和屏幕,却让人莫名眼眶发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