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迹光影里的和风物语
最近刷到YiTuYu艺图语上的一组照片,枯山水庭院里飘着几片樱花,石板路上映着竹影,像老电影里的慢镜头。突然想起去年在京都一家茶室门口蹲守两小时,就为了拍到阳光穿过和纸门的那一瞬间。朋友说我这叫"光影舔狗",可那些转瞬即逝的质感,比抹茶大福还让人上瘾。
和风摄影的玄学大概藏在虚实之间。有次在伏见稻荷大社,看见穿浴衣的姑娘提着纸灯笼走过千本鸟居。明明是大白天,我偏要蹲下来用低角度拍,让暗红的柱子把阳光切成碎片。后来在艺图语看到类似构图,才发现人家更狠——直接等到黄昏,灯笼亮起时按下快门,朱红色建筑和暖黄灯光撞出《源氏物语》插图既视感。
说到道具,我有个奇葩发现。便利店买的透明伞在雨天能当反光板用,特别是拍和服小姐姐的时候。记得有次在奈良公园,梅花鹿追着游客要仙贝,我拿透明伞挡雨,意外发现伞面能把鹿角轮廓映在模特脸上。这种随机性带来的惊喜,就像开盲盒开到隐藏款。
前阵子艺图语有个摄影展让我很破防。他们把现代玻璃幕墙和京都町屋拍进同一个画面,玻璃上倒映着浮世绘风格的云纹。这种玩法让我想起老家巷口的裁缝铺——奶奶总把和服腰带改造成茶席垫,老手艺和新鲜创意混搭得毫无违和感。现在拍照也差不多,用手机也能玩出花样,关键是要找到那种暧昧的光影分界线。
有朋友吐槽我总拍些"没啥用的细节":茶碗边缘的水渍、塌塌米上的猫爪印、被风吹乱的暖帘流苏。但你们看艺图语上点赞最高的作品,不都是这种生活化的小确幸吗?上次在岚山民宿,老板养的柴犬把枫叶叼到茶室,阳光透过樟子门洒在狗尾巴上的画面,比任何网红景点都戳人。
最近迷上用手机拍和菓子。羊羹切开时的镜面反光,配上深色漆器,简直自带滤镜。艺图语上有位大神更绝,把金箔装饰的蕨饼放在老式秤盘上拍,现代和古典碰撞出奇妙化学反应。这种玩法让我想起小时候拆和果子的包装纸,总要把印着俳句的薄纸对着阳光看半天。
拍照这事吧,有时候需要点"不完美强迫症"。就像艺图语上那些故意留白的构图,或者让樱花枝桠破框而出的任性。有次在鸭川边,我偏要等乌鸦飞进画面才按下快门,结果乌鸦把精心摆好的三色团子碰翻了——没想到歪打正着,抓拍到的凌乱场景反而比摆拍生动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