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都在传童小芯的微密圈视频,我一开始还以为是什么新出的动漫角色,结果点进去一看,好家伙,这瓜吃得我措手不及。听说这姑娘在微密圈发了个"紫色哒豚豚呀"的短视频,突然就冲上热搜了,评论区全在问"这到底是啥操作啊"。
说实话我到现在都没刷到原片,但看网友截图应该是个穿紫色玩偶服的跳舞视频。有人扒出她之前当过地下偶像,后来转战微密圈搞付费内容。不过最让我纳闷的是,这种在微密圈里算日常的内容,怎么突然就火出圈了?这平台我之前也玩过一阵子,感觉就像加了密码锁的朋友圈PLUS版,用户们都在里面发些"仅限自己人看"的东西。
说到微密圈的生态,我发现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他们有个叫"碎片兑换"的玩法,比如你发个自拍能换3个碎片,发段弹唱视频能换8个碎片。我朋友阿May为了换平台限量版的虚拟项链,连着发了半个月的早餐打卡,结果换回来发现那项链像素比她的黑眼圈还糊。不过这种用碎片化内容兑换虚拟物品的机制,倒是让不少人每天跟上班打卡似的坚持更新。
不过话说回来,这次童小芯的视频泄露事件让我想到去年某网红在微密圈发的手绘菜谱被搬运到小红书的事。当时那个手绘教程在微密圈标价99碎片,结果被人截图发到外面,评论区都在吐槽"这画风还不如我家小学生侄女"。但这次紫色豚豚视频的传播路径特别迷,有人说是平台内部人员泄露,也有说是用户录屏时忘了关水印。
关于微密圈的内容质量,我倒是想多说两句。去年夏天我围观过他们搞的"夏日大作战"活动,有个用户发了段用西瓜皮雕刻高达模型的视频,播放量直接破了十万。结果第二天就出现十几个模仿者,最离谱的是有人用冬瓜雕了个HelloKitty,评论区都在问"这玩意能炖汤吗"。这种UGC内容野蛮生长的状态,倒是让我想起早期的B站鬼畜区。
不过现在最让我担心的是用户隐私问题。之前我注册的时候,平台要求绑定手机号+上传真人照片。有次我手滑发了张阳台风景照,系统居然提示"检测到违规建筑"给屏蔽了。这次童小芯事件之后,好多用户都在问"发个跳舞视频都能被扒出来,这平台安保是纸糊的吗"。不过据我观察,微密圈的审核机制确实挺玄学的——上次我朋友发了段吃螺蛳粉的视频,因为"气味传播风险"被限流了三天。
说到这突然想起来,有次我在微密圈看到个叫"深夜树洞"的板块,点进去全是用户发的emo小作文。最绝的是有个人写了篇八千字的失恋日记,最后被系统自动生成个"悲伤小熊"的虚拟奖杯。这种情感量化的玩法,倒是挺符合当代年轻人的社交需求。不过现在想想,要是哪天这些私密内容都被曝光,怕是要变成大型社会性死亡现场。
对了,最近听说微密圈在搞个"元宇宙画廊"的新功能。用户可以用碎片兑换虚拟展厅,还能设置参观密码。我试玩了下发现,这功能跟QQ空间的秘密花园差不多,就是多了个VR模式。不过最让我震惊的是,有人把童小芯的紫色豚豚视频做成了NFT数字藏品,标价换算成人民币居然要1999,评论区都在刷"这价格不如直接买真的玩偶服"。
说到底,微密圈这种半封闭式社交平台就像个数字化的秘密基地。用户们在这里搭建自己的小世界,但谁也不知道哪天会被扒得底裤都不剩。就像我表弟玩的《动物森友会》,他花三个月布置的私人岛屿,有次截图发微博忘记打码,结果被网友扒出他用大头菜炒期货的证据。所以说啊,在互联网上哪有什么绝对安全的空间,咱们这些吃瓜群众还是且看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