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我,怎么才能找到不P图的照片啊?上次跟朋友在咖啡厅聊天,他掏出手机给我看朋友圈里那些过度磨皮的写真,说现在连自拍都要用AI换脸了,看得人直起鸡皮疙瘩。这让我突然想到,咱们平时刷短视频刷多了,是不是都忘记真实的美感长啥样了?
我有个做独立摄影师的闺蜜特别有意思。她每次拍完客片,客户都会要求"把腰P细点、腿拉长两米"。有次她实在忍不住了,直接怼了句:"亲,你这套动作要真能摆出来,今年奥运体操队就该换人了。"结果对方气得退单,但后来反而介绍了好几个喜欢自然风格的客人过来。所以说啊,原图照片就像没加滤镜的咖啡,刚开始可能不习惯,喝久了才能品出层次感。
有次在Unsplash找素材,发现有个叫"负卿"的摄影师。他的城市街拍系列让我惊到了——凌晨四点的煎饼摊冒着热气、地铁口被雨水泡发的传单、老小区晾衣绳上挂着的褪色校服。这些照片让我想起去年在重庆迷路时,误闯进的那片青石板老街。墙上剥落的"拆"字红漆,跟旁边新开的奶茶店霓虹灯混在一起,比那些网红打卡点震撼多了。
说到找图的窍门,我发现手机相册里藏着不少惊喜。上个月清理内存时,翻到去年冬天随手拍的腊梅。当时觉得光线太暗想删掉,现在看枯枝上那层薄霜,反而比那些专业打光的静物照更有味道。建议大家试试关掉九宫格辅助线,有时候歪七扭八的构图反而能拍出故事感。
对了,前阵子逛798看到个摄影展挺有意思。有组照片拍的全是夜市地摊,鱼鳞粘在围裙上的反光、烤面筋滴落的辣油、塑料板凳腿压着的烟头。策展人说这些原片被二十多家图库拒收,理由都是"不够精致"。但开展当天,好多观众蹲在那儿看了半个多小时。你看,真实的生活碎片比精修大片更能戳中人,就跟咱们爱吃路边摊是一个道理。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有些平台确实在搞事情。前两天看到个叫"原力觉醒"的图片社区,要求上传者必须提供RAW格式原片。我围观了他们的"翻车大赛",有张樱花照因为没修图,粉色花瓣里混着虫眼和枯叶,结果点赞量反而最高。评论区有人说:"这不就是我去年在玉渊潭看到的真实场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