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猪/BABI》对马来西亚社会的最强力批判
我这人平时不太爱看严肃题材的电影,但最近被朋友按头安利了《你是猪/BABI》,看完直接懵了——这哪是电影啊?简直是把马来西亚社会的遮羞布一把扯下来,甩到观众脸上说:“来,看看咱们多虚伪!”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所中学的食堂,学生因为一句脏话“BABI”(马来语“猪”)引发种族冲突。你懂的,马来西亚三大种族(马来人、华人、印度人)表面和谐,但私下连食堂吃饭都要分开坐。电影里有个场景特别真实:老师让不同种族的学生互相道歉,结果大家只是机械式握手,转头继续翻白眼。这不就跟咱们网上那些“政治正确”的帖子一样吗?口号喊得震天响,现实里连邻居家小孩都不一起玩。
我听说导演陈翠梅拍这片子时被骂惨了,有人说她“煽动种族情绪”。但说实话,电影里那句“BABI”更像是一面照妖镜。比如2019年印度裔牧师袜子事件,就因为一双印了“阿拉”字样的袜子,便利店被砸、员工被死亡威胁,最后还得首相出面喊话“冷静”。但问题解决了吗?没有,反而让某些人更理直气壮地搞道德绑架。
电影里还有个细节特别讽刺:学生冲突爆发后,校方第一反应是封锁消息、威胁记者。这和咱们的新闻环境简直一模一样!去年某网红在TikTok吐槽政府部门效率低,结果视频下架、账号被封,理由是“破坏国家形象”。我就纳闷了,问题不解决,光捂嘴有啥用?总不能学鸵鸟把头埋沙子里吧?
不过最让我破防的是结尾——主角在法庭上质问:“为什么我们不能承认自己讨厌对方?”这话听起来极端,但仔细想想,马来西亚人真的太爱“假装和谐”了。比如华小常年经费不足,但一提“公平分配资源”,立马有人跳脚说“你们已经很有钱了”;再比如某些州禁止非穆斯林用“阿拉”称呼上帝,可《宪法》明明写着宗教自由啊!
有人说这部电影“太激进”,但我觉得它更像一把手术刀,专挑社会不敢碰的脓包下手。就像你脸上长痘,贴个创可贴假装看不见,结果发炎溃烂。去年槟城有个印度裔家庭因为宗教纠纷被邻居泼红漆,警察来了只说“调解”,最后不了了之。这种事要搁电影里,估计又能拍续集了。
对了,这片子还有个隐藏彩蛋:导演把“BABI”印在海报上,结果差点被禁播。你看,连骂人都得按“规矩”来,否则就是不爱国。这让我想到前阵子某部长说“华人有钱是因为政府优待”,评论区一堆人阴阳怪气:“对对对,我明天就去买彩票,中奖了分你一半。”
总之,《你是猪/BABI》不是什么神作,但它敢把问题摊开来讲,光这点就够狠了。咱们总说“一个马来西亚”,可现实里连杯奶茶都要分“马来人甜度”和“华人甜度”(别笑,真有奶茶店这么干)。下次再有人喊“团结”,建议先问问自己:你敢不敢和不同种族的朋友聊政治、宗教、甚至……猪肉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