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网红一个小球球G定制视频曝光,定制内容为何如此火爆?
最近我熬夜刷快手的时候,发现有个叫“一个小球球G”的网红突然爆火。朋友圈里总有人截图她的视频说“笑到肚子疼”,连我老家表妹都在模仿她的语气喊“姐妹们上链接”。结果前两天有人曝光了她的私人定制视频服务,评论区直接炸锅了。我寻思着这年头定制内容也不算新鲜事,咋就她家火成这样?
先说个真实案例吧。我有个闺蜜小红,去年生日偷偷花888块找小球球G录了段生日祝福。视频里小球球G顶着双马尾发卡,用“土味情话”吐槽小红“连吃三碗螺蛳粉的壮举”,还附带了一段《孤勇者》魔改版的生日歌。小红把视频发家族群,七大姑八大姨愣是没看出来是网红演的,真以为她交了个“说相声的闺蜜”。后来这视频被转发了五百多次,评论区全是“求链接”、“求同款”。
我琢磨着这股风潮,核心还是“拿捏了用户心理”。现在短视频平台同质化太严重了,十个搞笑博主八个都在拍“大冤种闺蜜”或者“反向砍价”。但小球球G的定制服务有个绝活——把甲方黑历史编成段子还不让人生气。听说有男生定制求婚视频,她愣是把人家大学挂科四次的糗事编成了“学霸式凡尔赛”,最后还补刀一句“民政局我熟,打车费我出”。这种精准踩在社死与搞笑临界点的操作,简直比海底捞的生日祝福还让人上头。
再聊聊传播机制。我观察过她视频的数据,普通视频点赞量在5万左右,但只要是带#定制 标签的内容,基本都能冲到20万+。有次她给宠物店老板录的开业视频,让老板家的二哈对着镜头演“霸道总裁”,台词是“这个月的狗粮业绩再垫底,你就去隔壁猫咖打工”。结果这条视频被本地商家群疯传,据说那家宠物店三个月扩了两次店面。这种“私人订制+地域传播”的玩法,可比单纯投信息流广告野多了。
不过这事儿也有争议。前两天看到有网友吐槽,说花666定制的分手挽回视频,被前男友当成“搞笑素材”发到了兄弟群。评论区立马分成两派,有人觉得“花钱买尴尬”,也有人觉得“社死也是流量密码”。要我说啊,这年头能在短视频里让人“笑着痛,痛着笑”的内容,才是真正的情绪价值天花板。就像小红说的:“与其收个‘生日快乐’红包,不如让全网见证我的社死现场。”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来,上周还有个美甲店老板找我打听定制渠道,说是要让小球球G吐槽自家“贴钻比彩礼还贵”的段子。你看,这波操作不仅带火个人IP,连周边产业都开始玩梗了。就是不知道这股风能刮多久,毕竟互联网的记忆比金鱼还短。不过至少现在,定制视频这碗饭,小球球G算是端稳了。